close

這幾天因冷氣團報到,各地都出現低溫,許多上班族在出門前都會習慣性的先讓引擎怠速「暖車」,可是暖車真的對引擎有幫助嗎?其實以現今新車的引擎設計看來,其實不太需要暖車,若暖車過久還有可能對引擎造成傷害。

許多歐洲國家都有明文規定「車輛發動後應直接上路」,而歐洲的氣候在冬天多半會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溫,試想他們都寶寶粥這樣規定了,更何況是幾乎沒有如此低溫的台灣,所以還在原地長時間怠速暖車的民眾該改掉這嬰兒副食品個壞習寶寶副食品慣了。

我會讓寶寶穿較不易髒的衣服來進食,這樣家長較可自由的讓寶寶探索食物世界,也不會因為弄髒衣服而生氣。當寶寶願意接受寶寶副食品時,爸比媽咪別忘了用甜美的音調給寶寶適當的鼓勵與讚美喔!一開始建議由低濃度的米湯、果汁開始,一天只要一~二口。此時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仍是母乳或配方奶,媽咪不需擔心寶寶因為副食品吃的不足而營養不足。同一種食物先少量給予(約一匙),觀察寶寶有無出現「過敏反應」,再逐漸增加濃度及量。在經過一週對這項食物適應後,才可以繼續餵食或添加新的食物。一歲以前盡量挑較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材,例如:白米、南瓜、蘋果、波菜等。當寶寶不舒服或打預防針時,暫時先不要添加新的副食品。這邊要提醒爸比媽咪將食物裝在碗(杯)內,用湯匙餵食,而不是將副食品裝入奶瓶讓寶寶吸允。若寶寶進展到七個月後,可以給較硬的食物讓寶寶拿著吃,例如:磨牙餅、塊狀水果、土司條等。如此既可以訓練寶寶手部握的動作,也可增加進食的趣味性,切記照顧者一定要在一旁看著,以免寶寶噎著。

現在很多媽咪的廚藝都不是很好,怕會給寶寶吃的不夠營養好吃,這時候就很適合可以考慮上販售的寶寶粥,像我們家初期準備的副食品就比較偏向泥類,目前已經滿6個月了,最近又開始喜歡比較有顆粒口感的副食品,我喜歡每款都有分成三杯的:飯、肉、菜,因為這樣分開包裝的設計對於剛接觸副食品的寶寶,要先測試過敏和食量又不多的時候,就可以先拆一杯來吃看看,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現在很多寶寶粥的包裝都非常用心,都會附上詳細的說明跟貼紙,例如:如何食用、加熱方式跟營養介紹等等的,要吃什麼就開什麼,我喜歡每一個都是封膜的,包裝也比較好撕。要如何判別寶寶粥的軟硬度呢?在月齡還小的寶寶,建議試吃軟硬度,將食物放在大人的舌頭上,然後後用力將食物往上顎頂,要能夠把食物壓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inespatrgmp 的頭像
    rainespatrgmp

    rainespatrgmp的部落格

    rainespatrg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